福建省重要水生动物苗种和亲体管理条例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6-30 20:46:47   浏览:8939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福建省重要水生动物苗种和亲体管理条例

福建省人大常委会


福建省重要水生动物苗种和亲体管理条例
福建
福建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关于颁布施行《福建省重要水生动物苗种和亲体管理条例》
的公告
《福建省重要水生动物苗种和亲体管理条例》已经福建省第九届人民代表
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于1998年9月25日通过,现予公布,自公布
之日起施行。
福建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1998年9月25日
福建省重要水生动物苗种和亲体管理条例
(1998年9月25日福建省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
议通过)
第一条 为保护和合理利用重要水生动物苗种、亲体资源,促进水产业健
康发展,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在本省辖区内从事采捕、引进、收购、运输、销售和繁殖、培育
重要水生动物苗种、亲体活动的,必须遵守本条例。
第三条 本条例规定的重要水生动物苗种(以下简称苗种),是指全长五
厘米以下的石斑鱼、鲈鱼、黄鳍鲷、真鲷、黑鲷、大黄鱼和鲻鱼;体长三厘米
以下的中国对虾、长毛对虾和日本对虾;背甲宽二厘米以下的中华绒螯蟹;体
重五十克以下的鳗鲡;体重一百克以下的鳖;壳长一厘米以下的鲍。
重要水生动物亲体(以下简称亲体),是指已达性成熟,用于繁殖苗种的
真鲷、大黄鱼、鳖、鲍、中国对虾、长毛对虾和日本对虾。
省人民政府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可以根据渔业资源情况和生产需要,调整苗
种、亲体的种类和规格,报省人民政府批准后公布施行。
第四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渔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辖区内苗种、亲体的
管理工作,具体监督管理工作由其所属的渔政监督管理机构负责。
公安、海关、交通、民航、铁路、技术监督、环境保护、动物检疫、工商
行政管理等部门,应当结合各自职责,配合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及其渔政监督管
理机构做好苗种、亲体的管理工作。
第五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根据自然条件和渔业资源状况,对苗种、
亲体的繁殖、培育进行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组织有关部门和单位采取措施,
加强苗种、亲体繁殖培育的科学技术研究和推广工作,建立健全苗种、亲体繁
殖培育基地,对有突出贡献的人员,应予以奖励。
第六条 加强闽台苗种、亲体繁殖和培育方面的合作与交流。
鼓励、扶持台湾同胞投资者从事苗种、亲体的繁殖、培育和经营活动。
第七条 苗种、亲体的采捕实行禁渔区、禁渔期管理制度。具体的禁渔
区、禁渔期由省人民政府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公布实施。
第八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苗种、亲体自然生长繁殖场所的保
护和管理,可以在主要自然生长繁殖场所建立保护区。
禁止向苗种、亲体自然生长繁殖保护区排放污染物或者倾倒废弃物,保护
区所在地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保持水质符合国家《渔业水质标
准》或者《海水水质标准》第一类的要求。
第九条 采捕苗种、亲体的,须经省人民政府渔业行政主管部门批准,领
取专项许可证后,方可采捕。
收购、运输鳗鲡、鳖的苗种或者亲体的,应向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渔业行政
主管部门申请办理专项许可证。专项许可证全省通行。
专项许可证由省人民政府渔业行政主管部门统一印制。
第十条 从事经营性苗种培育活动的,应当符合下列条件:
(一)符合苗种繁殖培育总体规划要求;
(二)所用的亲体合格,来源符合要求;
(三)有配套的培育苗种设施和检验设施;
(四)有经考核合格的育苗技术人员。
从事经营性苗种培育活动的,应当向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渔业行政主管部门
提出申请,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在受理申请之日起十五日内作出批准或不予
批准的决定,并书面通知申请人。
第十一条 培育苗种应当遵守育苗生产技术操作规程,建立和实施苗种检
疫和检测管理制度。
培育销售的苗种必须符合国家、行业或者地方标准规定的质量要求。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苗种、亲体繁殖培育的技
术指导、质量检验、人员培训和咨询服务工作。
第十二条 进出口苗种、亲体的,经省人民政府渔业行政主管部门核准
后,依法办理进出口手续。
进出口的苗种、亲体必须经动物检疫部门检疫合格后,方可办理运输手
续。
第十三条 违反第八条第二款规定,向苗种、亲体自然生长繁殖保护区排
放污染物或者倾倒废弃物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部门依照有关法律
法规规定予以处罚。
第十四条 违反禁渔区、禁渔期和苗种、亲体自然生长繁殖保护区规定采
捕苗种或者亲体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渔业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所属的渔政
监督管理机构没收采捕的苗种、亲体和违法所得,处以三千元以上三万元以下
罚款,并可以没收渔具。
违反第九条第一款规定采捕苗种、亲体的,依照《福建省实施〈中华人民
共和国渔业法〉办法》的有关规定予以处罚。
第十五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渔业行政主管部门或
者其所属的渔政监督管理机构责令改正,补办手续,处以三千元以上三万元以
下罚款:
(一)无收购、运输许可证收购、运输鳗鲡、鳖的苗种或者亲体的;
(二)超出收购、运输许可证核定的数量收购、运输鳗鲡、鳖的苗种或者
亲体的;
(三)未经批准从事经营性培育苗种活动的。
第十六条 违反第十一条第二款规定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渔业行政主
管部门或者其所属的渔政监督管理机构制止出售,扣押苗种,作必要技术处理
或者监督销毁;给他人造成损失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第十七条 本条例规定的重要水生动物的受精卵,其进出口适用本条例有
关规定。
第十八条 本条例自公布之日起施行。1995年省人民政府发布的《福
建省重要水生动物苗种亲体管理规定》同时废止。



1998年9月25日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关于发布《火电行业环境监测管理规定》的通知

电力部


关于发布《火电行业环境监测管理规定》的通知
1996年4月26日,电力部

各直属单位、归口管理单位:
为适应我国电力环境保护的需要,部委托电力环境监测总站对《火电厂环境监测条例》(原水电部〔87〕水电计字第299号文颁布)进行修改。
1994年5月全国电力环保工作会议和1995年电力部火电建设项目前期工作座谈会分别对送审稿进行了审查修改,形成了《火电行业环境监测管理规定》报批稿,经审定通过,现批准发布。
这次修订工作,根据当前国家电力建设和环境保护的方针政策,广泛吸收近年来我国火电厂环境监测的实践经验、科研成果和国外的先进技术,反映了监测实践和监测管理等方面的要求。
本规定自1996年9月1日起实施,原《火电厂监测条例》即行废止。
本规定由电力部环境保护办公室负责解释。

附件:《火电行业环境监测管理规定》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将环境监测工作纳入生产管理轨道,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电力工业部的有关规定,结合火电厂生产的实际,特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火电厂环境监测是工业污染源监督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和行业了解并掌握排污状况和排污趋势的手段。监测数据是执行环境保护法规、标准,进行环境管理和污染防治的依据。
第三条 电力环境监测各级站是国家和地方环境监测网的成员,履行各级环境监测网成员的义务,享有同级网成员的权利。
第四条 监测工作主要包括排污监测、污染处理设施运转效果监测、“三同时”竣工验收监测、污染事故应急监测、纠纷仲裁监测等,各级环境监测站在完成本厂及本系统的环境监测任务的前提下,可承担地方环境监测网或其它部门委托的监测工作。各级监测站应开展环境科研和污染治理工作。
第五条 本规定适用于全国各火力发电厂和各级火电环境监测站。

第二章 监测机构、人员及设备
第六条 电力环境监测网分三级设置,各级站行使本主管部门赋予的一定行政职能。电力环境监测网相应接受国家和地方环境监测网的技术管理和监督。
电力环境监测总站是电力环境监测网的业务负责单位,受电力工业部环境保护办公室和挂靠单位的双重领导。
电管局、电力局环境监测中心站应独立设在各省、市(区)电力试验研究所内,受主管局和挂靠单位双重领导,技术受总站指导。
全国各火电厂设环境监测站,技术上受中心站指导。
第七条 各级环境监测站配备站长,由环保专业技术人员担任。
第八条 各级电力环境监测站监测人员定额应按实际工作量确定,环境监测站人员应以配备环保、分析化学、热能动力等专业为主的技术人员。
第九条 中心站和监测站的用房面积及试验室基本监测仪器设备的配置,参照本规定附表1、附表2确定。
新建火电厂的环境监测站用房面积及监测仪器设备由设计单位按本规定设计并列入投资概算,各级监测站的仪器设备更新费用在生产折旧费中列支。
监测站所配备的仪器设备应先进、可靠,测试数据准确,可比性强,并应每年进行计量校验。

第三章 各级监测站及人员职责范围
第十条 总站职责
电力环境监测总是电力环境监测网的业务负责单位,负责电力环境监测网的技术管理、技术仲裁、质量保证、信息资料汇总和负责编制全国火电厂污染源状况报告、环境统计年鉴。其主要职责是:
(一)负责起草电力环境监测网的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案。
(二)负责起草电力环境监测网的各项目管理制度和技术规定。负责电力环境监测包括污染源监测仪器、设备技术参数及技术规范的制定。
(三)组织对网络成员单位的业务技术考核。
(四)组织网络的学术交流、人员培训、监测人员岗位资质确定和技术协作等工作。
(五)汇集基层站的年环境统计报表,环境监测季报表、环境指标考核报表,进行综合分析,定期提出工作报告,报告全国火电厂污染源的排放状况和变化趋势,建立污染源动态数据库。
(六)参与全国火电厂重大污染事件的调查研究和技术仲裁,参与大型火电厂环保设施(包括“三同时”)竣工验收的监测和环境影响评价工作。
(七)总站在取得计量部门考核认可授权条件下,作为电力环境监测专用装置和设备的计量认证负责部门。
第十一条 中心站职责
各电管局、电力局环境监测中心站是本系统电力环境监测网的技术负责单位,负责本局环境监测网的技术管理、质量保证、信息资料汇总,并编制本网火电厂污染源报告、环境状况报告书及年鉴。参加本系统环境保护工作中的技术监督和仲裁。
其主要职责是:
(一)制定本系统环境监测网的工作规定和年度计划;
(二)负责监督本系统火电厂污染物排放,承担新建、扩建火电厂环保设施(包括“三同时”)竣工验收的监测和重点污染源排放的监测。参与火电厂环境评价及新扩改火电厂环境影响评价工作。
(三)汇集、分析本网火电厂的污染监测资料,按时编报环境统计年报表、监测月报和季报表,以及环境指标考核报表,并建立数据库。
(四)组织对网络成员单位的业务技术考核、评比。
(五)组织网络的学术交流、人员培训和技术协作等工作。
(六)参加火电厂环境污染事件的调查分析。
(七)开展火电厂污染治理的试验研究,参与火电厂污染治理方案的制定和审查,以及污染治理设施的调试和竣工验收。
第十二条 监测站职责
(一)认真贯彻国家有关环保法规、规范,建立健全本站各项规章制度。
(二)完成本规定的监测任务,监督本厂各排放口污染物排放状况,负责监督环保设施运转状况,执行《火电厂环境监测技术规范》,保证监测质量。测定污染物结果出现异常时,应及时查找原因,并及时上报。
(三)整理、分析各项监测资料,负责填报环境统计报表、监测月报、环境指标考核资料及其它环境报告,建立环保档案。
(四)加强环境监测仪器设备的维护保养和校验工作,确保监测工作正常进行。
(五)参加本厂环境污染事件的调查工作。
(六)参加本厂环境质量评价工作。
(七)参与本厂的环境科研工作。
第十三条 监测人员职责
(一)监测人员应持证上岗,对所提供的各种环境监测数据负责。
(二)监测人员对环境监测数据、资料应严格执行保密制度。任何监测资料、监测报告在向外提供或公开发表前,须征得局一级及以上保密委员会同意并履行审批手续。
(三)监测人员对导致环境污染或破坏环境质量的行为,有权进行现场监测和监督,并有权向厂长或上级有关部门直接反映情况,提出处理意见。
(四)监测人员应熟悉火电生产工艺,不断提高业务素质,接受上级考核。

第四章 监测项目、监测周期、监测方法
第十四条 火电厂监测项目列于表1
(表1附后)
第十五条 各环境监测项目的监测方法和各项目监测周期,按《火电厂环境监测技术规范》执行。
第十六条 新、扩、改建火电厂设计时必须按有关规定设置采样点,提供必要的工作条件。

第五章 监测制度及管理
第十七条 各级环境监测站应建立健全各种规章制度,并认真执行:
(一)环境监测质量保证制度。
(二)试验室实验操作规程。
(三)精密仪器使用维护保养及检验制度。
(四)资料、技术档案管理及保密制度。
(五)岗位责任制及奖惩制度。
(六)试验室安全规程。
(七)监测报表填报制度。
第十八条 监测站应逐步建立健全各种技术档案及系统图表。
(一)地表水、地下水的水文水质资料。
(二)当地气象资料。
(三)污染防治设施设计及技术改进资料。
(四)污染调查等技术档案、环境监测及评价资料、污染指标考核资料。
(五)监测仪器设备使用说明书及校验证书。
(六)本厂污染事故的纪实材料。
(七)“三废”排放系统图。
(八)“三废”排放采样监测点及噪声监测点布置图。
(九)本厂污染物排放情况动态图表。
第十九条 监测站应按规定的报表格表式定期向环境监测中心站填报月报表。
中心站应定期向主管局环保部门和总站编报季报和年报。
总站应每年编报全国火电厂污染源排放状况报告。每五年应编撰全国火电厂环境状况报告书及环境统计年鉴,报电力工业部环境保护办公室。

第六章 工作经费
第二十条 总站工作经费和中心站工作经费由主管部门提供。
厂监测站例行监测费用,列入生产成本,每年按计划提供。

第七章 附 则
第二十一条 各级监测站工作人员,以及接触有毒有害物质和从事污染源调查、采样、分析和管理的工作人员,按国家有关规定享受劳动保护和环保津贴,电力环境监测网的环保津贴金额可参照当地环保部门标准执行。
第二十二条 本规定由电力部环境保护办公室负责解释。
表1:火电厂环境监测项目表
----------------------------------------------------------------------------------------------------
| 灰 水 |PH、SS、COD、氟化物、硫化物、砷、排水量、铅*、镉*、铬(Ⅵ)*、 |
| |硬度 |
|--------------|--------------------------------------------------------------------------------|
| 工业废水 |PH、SS、COD、氟化物*、砷*、油、挥发酚*、铅*、镉*、铬(Ⅵ)*、 |
| |水温、排水量 |
|--------------|--------------------------------------------------------------------------------|
| 生活污水 |COD、SS、Bo D5 、排水量 |
|--------------|--------------------------------------------------------------------------------|
| 脱硫废水 |PH、SS、COD、氟化物、砷、硫化物、氨氮、铅*、镉*、铬(Ⅵ)*、汞*、 |
| |氯离子、排水量 |
|--------------|--------------------------------------------------------------------------------|
| 烟道气 |SO2 、NOx 、烟尘、含氧量、除尘效率、烟气量(标准干烟气量)、CO、 |
| |脱硫效率、湿度 |
|--------------|--------------------------------------------------------------------------------|
| 电磁污染 |厂区及主要设备、主要干线 |
|--------------|--------------------------------------------------------------------------------|
| 灰 渣 |SO3 、烧失量 |
| | 2+ 2-- 6+ |
| (干出灰) |浸出物(项目:PH、Ca 、总硬度、酸碱度、SO4 、氟化物、Cr 、Cd、|
| | Pb、Hg、As、Zn、Ni、Cu) |
|--------------|--------------------------------------------------------------------------------|
| 噪 声 |生产区环境噪声,厂界噪声 |
----------------------------------------------------------------------------------------------------
注:*可选择的项目,根据各电厂实际情况确定。
附表2:环境监测中心、监测站用房面积表
单位:平方米
----------------------------------------------------------------------------
| 监测站级别 | 火电厂 | 电管局、电力局 |
|名称 | 环境监测站 | 环境监测中心站 |
|--------------------------------|------------------|------------------|
| 监测站用房面积标准 | 100--300 | 300--500 |
----------------------------------------------------------------------------
附表1:监测仪器基本配置表
----------------------------------------------------------------------------------------
| 监测站级别 | 火电厂 | 电管局、电力局 |
|仪器设备名称 | 环境监测站 | 环境监测中心站 |
|------------------------------------------------|--------------|------------------|
|1、万分之一分析天平(电子天平) | 2 | 2 |
|------------------------------------------------|--------------|------------------|
|2、十万分之一分析天平 | -- | 1 |
|------------------------------------------------|--------------|------------------|
|3、分光光度计 | 1 | 1 |
|------------------------------------------------|--------------|------------------|
|4、紫外分光光度计 | 1 | 1 |
|------------------------------------------------|--------------|------------------|
|5、PH计 | 1--2 | 2--3 |
|------------------------------------------------|--------------|------------------|
|6、电导仪 | 1 | 1 |
|------------------------------------------------|--------------|------------------|
|7、离子活度计 | 1 | 1 |
|------------------------------------------------|--------------|------------------|
|8、气相色谱仪 | -- | 1 |
|------------------------------------------------|--------------|------------------|
|9、离子色谱仪 | -- | 1 |
|------------------------------------------------|--------------|------------------|
|10、原子吸收分光光度仪 | -- | 1 |
|------------------------------------------------|--------------|------------------|
|11、COD测定仪 | 1 | 1 |
|------------------------------------------------|--------------|------------------|
|12、生化培养箱 | 1 | 1 |
|------------------------------------------------|--------------|------------------|
|13、BOD5 测定仪 | 1 | 1 |
|------------------------------------------------|--------------|------------------|
|14、油份测定仪 | 1 | 1--2 |
----------------------------------------------------------------------------------------
----------------------------------------------------------------------------------------
|15、粒度分析仪 | -- | 1 |
|------------------------------------------------|--------------|------------------|
|16、电接风向风速仪 | -- | 2 |
|------------------------------------------------|--------------|------------------|
|17、双向测风经纬仪 | -- | 2 |
|------------------------------------------------|--------------|------------------|
|18、烟尘测试仪 | 1--2 | 1--4 |
|------------------------------------------------|--------------|------------------|
|19、烟道气测试系统(SO2 、NOx 、烟尘等) | 注1 | 注2 |
|------------------------------------------------|--------------|------------------|
|20、遥测低空探空接收机 | -- | 1--2 |
|------------------------------------------------|--------------|------------------|
|21、大气采样器 | -- | 6--8 |
|------------------------------------------------|--------------|------------------|
|22、总悬浮微粒采样器 | -- | 6--8 |
|------------------------------------------------|--------------|------------------|
|23、精密声级计 | 1--2 | 1--2 |
|------------------------------------------------|--------------|------------------|
|24、电冰箱 | 1--2 | 2--3 |
|------------------------------------------------|--------------|------------------|
|25、环境监测车 | 1 | 1 |
|------------------------------------------------|--------------|------------------|
|26、计算机 | 1 | 1--2 |
|------------------------------------------------|--------------|------------------|
|27、电磁射线测定仪 | 1 | 1 |
|------------------------------------------------|--------------|------------------|
|28、流量测定仪 | 1 | 1 |
|------------------------------------------------|--------------|------------------|
|29、其它(可根据需要增减有关仪器) | | |
----------------------------------------------------------------------------------------
注:本表所列仪器,设备主要指2000元/台及以上固定资产,其它如烘箱、高温炉
等作为试验室必备设备没有列出。
注1:根据审批要求确定。
注2:所要求仪器为便携式。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行贿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最高人民法院 最高人民检察院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行贿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行贿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已于2012年5月14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547次会议、2012年8月21日由最高人民检察院第十一届检察委员会第77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3年1月1日起施行。



  最高人民法院 最高人民检察院

  2012年12月26日



  
  为依法惩治行贿犯罪活动,根据刑法有关规定,现就办理行贿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的若干问题解释如下:

  第一条 为谋取不正当利益,向国家工作人员行贿,数额在一万元以上的,应当依照刑法第三百九十条的规定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条 因行贿谋取不正当利益,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三百九十条第一款规定的“情节严重”:

  (一)行贿数额在二十万元以上不满一百万元的;

  (二)行贿数额在十万元以上不满二十万元,并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

  1.向三人以上行贿的;

  2.将违法所得用于行贿的;

  3.为实施违法犯罪活动,向负有食品、药品、安全生产、环境保护等监督管理职责的国家工作人员行贿,严重危害民生、侵犯公众生命财产安全的;

  4.向行政执法机关、司法机关的国家工作人员行贿,影响行政执法和司法公正的;

  (三)其他情节严重的情形。

  第三条 因行贿谋取不正当利益,造成直接经济损失数额在一百万元以上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三百九十条第一款规定的“使国家利益遭受重大损失”。

  第四条 因行贿谋取不正当利益,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三百九十条第一款规定的“情节特别严重”:

  (一)行贿数额在一百万元以上的;

  (二)行贿数额在五十万元以上不满一百万元,并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

  1.向三人以上行贿的;

  2.将违法所得用于行贿的;

  3.为实施违法犯罪活动,向负有食品、药品、安全生产、环境保护等监督管理职责的国家工作人员行贿,严重危害民生、侵犯公众生命财产安全的;

  4.向行政执法机关、司法机关的国家工作人员行贿,影响行政执法和司法公正的;

  (三)造成直接经济损失数额在五百万元以上的;

  (四)其他情节特别严重的情形。

  第五条 多次行贿未经处理的,按照累计行贿数额处罚。

  第六条 行贿人谋取不正当利益的行为构成犯罪的,应当与行贿犯罪实行数罪并罚。

  第七条 因行贿人在被追诉前主动交待行贿行为而破获相关受贿案件的,对行贿人不适用刑法第六十八条关于立功的规定,依照刑法第三百九十条第二款的规定,可以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单位行贿的,在被追诉前,单位集体决定或者单位负责人决定主动交待单位行贿行为的,依照刑法第三百九十条第二款的规定,对单位及相关责任人员可以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受委托直接办理单位行贿事项的直接责任人员在被追诉前主动交待自己知道的单位行贿行为的,对该直接责任人员可以依照刑法第三百九十条第二款的规定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

  第八条 行贿人被追诉后如实供述自己罪行的,依照刑法第六十七条第三款的规定,可以从轻处罚;因其如实供述自己罪行,避免特别严重后果发生的,可以减轻处罚。

  第九条 行贿人揭发受贿人与其行贿无关的其他犯罪行为,查证属实的,依照刑法第六十八条关于立功的规定,可以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第十条 实施行贿犯罪,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一般不适用缓刑和免予刑事处罚:

  (一)向三人以上行贿的;

  (二)因行贿受过行政处罚或者刑事处罚的;

  (三)为实施违法犯罪活动而行贿的;

  (四)造成严重危害后果的;

  (五)其他不适用缓刑和免予刑事处罚的情形。

  具有刑法第三百九十条第二款规定的情形的,不受前款规定的限制。

  第十一条 行贿犯罪取得的不正当财产性利益应当依照刑法第六十四条的规定予以追缴、责令退赔或者返还被害人。

  因行贿犯罪取得财产性利益以外的经营资格、资质或者职务晋升等其他不正当利益,建议有关部门依照相关规定予以处理。

  第十二条 行贿犯罪中的“谋取不正当利益”,是指行贿人谋取的利益违反法律、法规、规章、政策规定,或者要求国家工作人员违反法律、法规、规章、政策、行业规范的规定,为自己提供帮助或者方便条件。

  违背公平、公正原则,在经济、组织人事管理等活动中,谋取竞争优势的,应当认定为“谋取不正当利益”。

  第十三条 刑法第三百九十条第二款规定的“被追诉前”,是指检察机关对行贿人的行贿行为刑事立案前。